2025年4月11日,美国针对加拿大的边境管控政策正式生效,标志着两国传统自由往来的边境模式进入“严管时代”。新规要求所有在美停留超过30天的加拿大访客必须完成指纹登记及背景审查,违者可能面临罚款、遣返甚至被列入入境黑名单。这一政策不仅冲击了跨境人员流动,更被视为美加关系持续紧张的又一缩影。
政策核心:强制登记与审查
1、适用人群
“雪鸟族”:每年冬季赴美避寒的加拿大退休老人,因停留时间较长首当其冲。
商务旅客:长期在美开展业务的加拿大企业家及员工。
探亲访友者:计划长期探访在美亲属的加拿大居民。
2、登记流程
创建USCIS账户并提交个人信息(姓名、生日、旅行记录等)。
预约并前往指定移民服务中心采集指纹,等待审核结果。
例外情况:通过机场入境者可通过I-94表格自动完成登记,但需随身携带证明文件。
3、违规后果
未注册者可能被罚款、遣返,或列入黑名单影响未来签证申请。
近期案例显示,已有加拿大人因手续不全被拘留甚至关押12天,边境审查还涉及手机等电子设备检查。
政策影响:从民间到官方的连锁反应
1、民生与经济受阻
医疗合作中断:加拿大BC省宣布终止跨境放疗项目,1,107名癌症患者赴美治疗渠道被切断,舆论猜测与两国关系恶化有关。
旅游业受挫:旅行社赴美机票销量骤降,部分旅客因担心审查风险选择绕行。
2、象征性场所“失守”
横跨美加边境的百年图书馆“哈斯克尔”取消加拿大读者免检通行权,10月起需经严格入境检查。美方称此举为打击毒品走私,但未提供证据,加方批评其破坏跨境合作精神。
3、外交关系雪上加霜
新规出台正值美加贸易摩擦升级期,特朗普政府此前多次对加拿大加征关税,并公开宣称“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”。
加拿大政府虽未正式回应,但匿名官员表示“严重关切”,担忧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受阻。
应对建议:规避风险的关键步骤
1、提前规划行程:若需停留超30天,预留至少2周办理登记手续,避免滞留风险。
2、携带合规文件:包括USCIS注册证明、行程单及财务证明,建议使用“备用手机”防止隐私泄露。
3、关注豁免条款:非移民身份(如短期商务、旅游)或可豁免指纹采集,但需确认最新政策。
4、利用预检通道:在加拿大机场完成美国海关预检(preclearance),保留境内法律保护权利。
争议与未来走向
新规被批评者视为“政治博弈产物”。一方面,美国强调边境安全与非法移民管控,但数据显示美加边境非法越境案件近年呈下降趋势;另一方面,加拿大民众担忧政策背后是特朗普政府“美国优先”的强硬姿态,进一步撕裂两国互信。
随着2025年美加边境安检全面升级计划推进,两国人员往来或面临更多壁垒。分析指出,若加拿大政府无法通过外交手段缓和矛盾,跨境自由流动的“黄金时代”恐将终结。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