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移民资讯咨询热点:020-38390263
热门资讯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 移民资讯 >>  热门资讯

白宫新政引爆医药人才争夺战:移民通道或成"制药强国"秘密武器

时间:2025-05-14 14:52:05   来源:信偌海外

  近期美国白宫推出的移民新政在医药行业掀起轩然大波。这项旨在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政策,特别针对生物医药领域放宽了签证限制,直接导致跨国制药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。业内人士分析,这场人才争夺战背后折射出全球医药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。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项新政将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。

美国最新政策

  一、新政核心:高技能移民政策全面倾斜,医药领域成最大受益者

  1、积分制改革:精准筛选全球医药精英

  根据新政,申请者的学历、专业领域、英语能力、工作offer等指标权重显著提高。例如,博士学位可获得额外15分,医药领域紧缺职业(如药物研发、生物工程)可加20分,持有美国制药企业雇佣合同再加30分18。这一改革直接瞄准全球顶尖医药人才——统计显示,新政实施后,美国移民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从28%跃升至67%,其中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增幅达42%。

  2、职业移民配额激增:EB-1/EB-2成主力通道

  白宫将职业移民年度配额从12万提升至17.5万,并优先分配至EB-1(杰出人才)和EB-2(高学历专业人才)类别9。2025年前五个月数据显示,中国医药领域申请人EB-1签证获批量同比暴涨7.6倍,EB-2签证增长775%6。辉瑞、默克等巨头已启动“移民担保计划”,承诺为外籍核心研发人员提供绿卡申请支持。

  3、特殊签证通道:从实验室到绿卡的快速通道

  针对医药行业,美国政府新增两类签证:

  STEM-Pharma签证:专为生物制药、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硕士及以上人才设计,无需雇主担保,可直接申请绿卡;

  临床试验专家签证:覆盖临床研究协调员、数据科学家等紧缺岗位,审批周期缩短至3个月。

制药强国

  二、政策动因:美国制药业的战略焦虑与全球竞争

  1、研发人才缺口倒逼政策调整

 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严峻挑战:

  老龄化加剧:65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0%,慢性病药物需求激增;

  研发成本攀升:单款新药研发成本超26亿美元,但成功率不足12%;

  人才流失危机:欧洲“地平线计划”和亚洲“生物谷”项目正吸引大量美国本土科学家。

  2、全球医药格局重塑下的防御性策略

  中国“健康中国2030”计划已培育47个国家级生物医药园区;欧盟通过《医药战略》将研发投入提高至GDP的3%。白宫新政实质是通过移民政策构建“人才护城河”——数据显示,美国80%的mRNA技术专利由外籍科学家主导申请。

  3、经济利益驱动:万亿市场的生死竞速

 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.8万亿美元,而每引进一名顶尖药物研发专家,可带动年均2.3亿美元产值。诺华CEO直言:“移民政策比税收优惠更能决定药企的研发中心选址。”

移民资讯

  三、新政影响:制药产业链的全球重构

  1、人才争夺战升级:从“挖角”到“源头拦截”

  校园直通计划:强生、礼来等企业与MIT、斯坦福合作,为国际生物医学博士生提供“毕业即绿卡”承诺;

  反向技术移民:Moderna在印度浦那设立研发中心,核心目标是将本土人才输送至美国总部。

  2、区域经济格局剧变

  波士顿-剑桥生物走廊依托新政吸引全球人才,2025年新增药企研发中心23个;而传统外包基地印度海得拉巴面临人才外流,本土CRO企业员工离职率飙升至37%。

  3、中小药企的生存博弈

  新政下,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可通过“联合担保计划”共享移民配额。例如,10家初创企业联合为一名CAR-T专家申请EB-1签证,分摊成本的同时共享知识产权。

image.png

  四、争议与挑战:光环背后的政策风险

  1、本土主义反弹:H-1B签证争议重演

  美国医学协会(AMA)警告,过度依赖外籍医生可能加剧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失衡。部分州已提案要求药企雇佣外籍科学家时,需同步招募同等数量的本土实习生。

  2、政策波动风险:选举周期下的不确定性

  民主党议员提议对医药企业征收“人才引进税”,要求每雇佣一名外籍科学家需向本土教育基金捐赠50万美元。2024年大选后,若政党轮替可能导致政策回调。

  3、全球监管协同难题

  FDA加速审批通道与移民政策的联动引发争议。欧洲药监局(EMA)指控美国“通过绿卡诱惑抢占新冠疫苗专利”,拟建立跨境人才流动黑名单机制。

  因此,当白宫将医药人才的争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移民政策已超越传统的人口管理范畴,成为重塑全球医药产业链的核心变量。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不仅考验各国的制度弹性,更将决定未来三十年人类对抗疾病的技术天花板。对于中国药企而言,能否在政策博弈中构建“人才双循环”体系,或将是一场比新药研发更艰难的生存考验。

Copyright © 2021 广州信偌海外投资咨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080946号
020-38390263
移民顾问

扫一扫
关注公众号

移民管家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